李力言:谁催肥了病态速生鸡

2012年12月19日07:39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力言

  谁催肥了病态速生鸡

  食品安全问题常常存在这样两个要素:生产者无德,监管者失职。人们有理由追问:监管失守的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深层病态?

  一日两餐抗生素,24小时不停采食,用激素增肥……昨天,随着央视记者的调查镜头,山东一些地方的“速生白羽鸡”养殖黑幕浮出水面。尽管有三胺奶、健美猪等教训“打底”,这些细节仍让人心惊。

  在现代养殖技术作用下,“小鸡快长”不是难事,速成鸡不一定就是激素鸡。但为了让小鸡快快长,一些养殖户用药物催长,从金刚烷胺到地塞米松,该停的药不停、禁用的药滥用,再加高密度养殖,养出来的就难免都是虚胖脆弱的病态鸡了。养鸡户也承认,这些鸡都是“亚健康”。

  从报道看,速生鸡不再缘于个别养殖户的利欲熏心,而更像是行业潜规则作用,并滋生出一条病态产业链。养鸡利薄,只有多养快养,凭借“药鸡”维系利润空间。而低品质“药鸡”进一步摊薄利润,只有加大用药量增加养殖量来弥补,由此陷入恶性循环:速生鸡抗药性越来越强,养鸡产业“赖药性”日益加重。有专家称,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禽肉药留超标,危害人体器官,还可能出现动物和人体耐药性、环境污染等多重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常常存在这样两个要素:生产者无德,监管者失职。不久前山西“速成白羽鸡”曝光后,有关部门曾作出检验合格的结论。而记者调查发现,从雏鸡进入鸡场,到肉鸡出场宰杀,再到上餐桌,多个环节存在隐患。对于至关重要的检验检疫程序,一些地方走过场,甚至花钱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此次曝光的山东速生鸡,同样存在养殖业药物使用监管空白、检疫失守等问题。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离开产地。然而,一身是药的速生鸡,出了鸡场后却一路绿灯。从宰杀企业检测人员编造养殖检疫记录,到快餐企业仅凭屠宰场证明就直接卸货,“病鸡”走上餐桌的步伐,并未受到任何检疫手续的阻拦。联想起健美猪事件中监管者收钱、开票、走人的做法,人们有理由追问:监管失守的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深层病态?

  速生鸡曝光后,当地已经行动起来。山东省多部门组织人员深入曝光企业调查核实,上海食药监部门也已对涉事产品进行抽检。这些都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必要之举,但更重要的是,一只速生鸡能在4个月吃下18种抗生素后顺利进入市场,其中暴露的产业、检疫、监管等漏洞,迫切需要各部门负起责任,扎实整治,修复漏洞,以确保将放心鸡送上百姓餐桌。

  相关报道见今天A20版

(原标题:谁催肥了病态速生鸡)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夏宝龙任浙江省委书记
  • 体育阿里纳斯复出上海负 麦蒂35分青岛十连败
  • 娱乐徐峥解读《泰囧》:卖座因为类型明确
  • 财经戴相龙: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力度
  • 科技三星今年将超诺基亚成全球最大手机商
  • 博客韩寒:去泰国没丢脸 赵父:高圆圆懂事
  • 读书文史观天下:鸿门宴上六大“配角”
  • 教育留学让草根变精英 你会为孩子出国卖房吗
  • 育儿专家称牛初乳致性早熟没科学依据